找到相关内容5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德山禅师轶事

    共填井。”   “始随芳草去,又逐落花回”,是指去回无定,不执著于一切的心境。 “雇他痴圣人,担雪共填井”,是指真正的愚者不求报酬为他人谋利益的“佛之上”的高尚境界。 ...

    慎 独

    |德山禅师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8523110233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二规教言论》讲记(10)

    了这些功德,佛法功德也会逐渐增上的。   不顾发誓或自语,彼者犹如筛子般,   泄露善妙之精华,仅依此理亦可知。   愚者根本不顾自己所发的誓言,今天以三宝为证发誓,明天就全部变完了。按照藏地的...就是智者与愚者的差别。  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,但实际操作起来,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容易。不管怎么样,大家务必要尽心尽力地坚定誓言,有了这个功德的话,很多境界自然而然会出现的。   现在的修行人,大多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世规|佛规|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2/13025620503.html
  • 我执愈强愈痛苦 真要利己当利他

      若汝欲自喜,不应自爱执,若汝欲自护,则当常护他。(《入菩萨行论》)  如果你想珍惜自己、让自己幸福快乐,那就千万不要爱执自己。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相违,其实并不矛盾。俗话说:“智者求乐因,愚者求乐果。”世间学者为了自己的事业,尚且能忍受痛苦而学习深造,更何况是出世间的大业了。一个人若想永远快乐、没有痛苦,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喜欢自己,不要为自己而奋斗。假如一味地为了自己,不但得不到快乐,反而会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自私|利他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7155424892.html
  • 感受(Vedana)在内观的重要性

    同时,却又渴望着一个没有不愉悦感受的幻境,他沉醉在这样的幻境中,并因此越陷越深。愚者一方面为各种不愉悦感受所苦,另一方面对心中生起的种种感官欲望,却又如此爱乐与饥渴,这是多么的可怜啊!当人经验到不愉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1443742.html
  • 佛陀的一天

     他不希望用神通对闻法者产生任何影响   佛陀的崇高教导,对普通老百姓和知识分子具有同等的吸引力  一位佛教诗人曾这样唱道  给予智者喜悦,提高大众智慧。破除愚者黑暗。此法众生共享  富者、贫者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4053791.html
  • 般若思想的现代意义

    慈悲心,压力自然变成了前进的动力。方立天教授说得好: “所谓智慧,是既能明察一切事物的是非、真假,又是能正确取舍、断除烦恼、解除痛苦的能力。而愚痴恰恰相反。真正的智者都必奉善行,而愚者必作恶事。”般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0057093.html
  • 断智证德 清凉和谐——立断烦恼 顿超菩提

    才是真谛大智所在。《多哈道歌》中云:“疙瘩束缚之内心,放松定然得解脱,愚者为其所束缚,智者依彼得解脱”。  证即求证自性真谛的空性,证德即证得法身空性,真如自在,功德威威,现量见到佛法所在,法界真谛,...

    释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459212.html
  • 论愤怒

    质诸鬼神而无疑,知于,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,知人,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。  道贵行,且至简至易。奈何世人白刃可蹈,头可戮,中庸不可行。何哉,知者过之,愚者不及之。于是世人常常难以达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2860424.html
  • 论 因 果

    提倡因果报应,就是仰承天地圣贤的心,就是成全世人道德仁义的性德!如果认为因果报应是渺茫的无稽之谈,不但违背天地圣贤的心,而且连自己的神识也会永堕恶趣。如果不信因果,则会导致智者不能奋志时敏,愚者会无所...

    释昌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060694.html
  • 试论玄奘法师所见印度及孟加拉国之佛教

    随从。  而那些不能领会教义,又在辩经赛中输掉的僧侣们,由于不通教义、语言贫乏,他们的脸会被涂上红色或者白色的黏土,穿肮脏的衣服,被赶到旷野或者扔进沟里。由于道德与不道德有了分别,智者与愚者也就有了外在...

    [孟加拉国] 吉大港 僧伽跋梨耶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0561728.html